close
有次,在和學生談論寫作及發表的時候,突然有個感受,現在這個時代,大家都在說,想盡辦法的說,每個人都有辦法找到一個或大或小的發聲管道,不論多麼草率隨興的意見,都可以被不知名的讀者讀取,甚至記者在學生的bbs中找尋報導的題材,讓不成熟的意見,一時之間竟然成為眾人追逐的焦點。言談的管道,再也不被權威性的媒體所壟斷,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發聲。
這原來是發展寫作教育最好的時機,既然大家都在說,那麼一定更重視如何說,如何表達。只是,聲音越多,好的壞的雜揉一處,不論網路世界,即使是報章媒體,電視新聞,錯字,引喻失意,不流暢的語言,主觀性強過邏輯推論的表述,每日都能看見。身處這樣"眾聲喧嘩"的讀者,漸漸對於錯誤麻痺,錯誤既已是生活的一部份,積非成是,不久誰是誰非也就更糢糊了。
於是,既然說的人,書寫的人不講究,聽的人也就模糊聽之,日夜浸濡的結果,喪失了聽的敏銳性。專業的書寫者難尋,專業的聆聽者,更難覓得。我認為,在表達之前,必須先培養對於接收的敏感,也就是得從精讀開始。改變模棱兩可的聽的習慣,慎重的對待他人的表達,慎重的分析判斷表達的流暢精確或是模糊紛雜。更重要的,知道別人真實的意見,讀懂字裡行間的話中有話,才能真誠的回應,實在的陳述己見,而不是牛頭不對馬嘴,給予膚淺的回應,或是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,扭曲他人的陳述。
下一篇,我將給一組必須精讀的例子,兩個相似性極高的例子,試試看,是否可以讀出不同味道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